南南合作金融中心與聯合國社會影響力基金擬共同發起成立「南南合作基金」

南南合作金融中心

經過半年的磋商,2016年5月25日下午,南南合作金融中心(FCSSC)正式與聯合國社會影響力基金(UNSIF)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建立並管理「聯合國社會影響力基金—南南合作基金」。南南合作金融中心總幹事吳忠,以及聯合國社會影響力基金全球負責人David Galipeau等出席了簽約儀式。


根據合作備忘錄,FCSSC與UNSIF除了成立共同基金之外,雙方還將共用戰略知識儲備、專業人才與資源調配。雙方希望利用基金平台挖掘私營部門對社會發展的潛能,幫助中小型企業擴大社會影響力,拓展混合型融資管道,利用公益資本的力量發展社會影響力投資。基金也將致力於金融機制創新,幫助調用國際資本至科技與創新、鄉村經濟發展、信息與通訊技術、可持續基礎設施與住房建設等部門,並為推動南南合作與發展融資爭取理論研究與政策支持。而「聯合國社會影響力基金—南南合作基金」的辦公室也即將落地香港,負責協調各方利益、調配資源並維護合作夥伴關係。


南南合作金融中心領導表示,2000年聯合國所制定的千年發展目標,主要針對南南國家對抗貧困,但我們生活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15年後的今天,世界早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尤其是環境惡化與社會分化等問題的突出,對全球可持續發展造成了直接的挑戰。基於這個原因,FCSSC希望通過與UNSIF的合作,攜手助推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要達成目標,我們必須探索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聯合國社會影響力基金全球負責人David Galipeau對此回應。「而這也是我們選擇與FCSSC合作的原因,你們的金融專長正是我們迫切需要的技能,我相信FCSSC與UNSIF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但我們也要有心理預期,萬事開頭難,讓我們共同面對挑戰。」


而在中心領導看來,雙方當下必須要啃下的硬骨頭是,「如何平衡社會發展與項目盈利之間的關係?」當新成立的基金開始運作,它作為一個金融平台利用市場的力量引導投資方向,尤其希望吸引私有部門的資本,可問題是,「如何才能調動私有部門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追求金錢利益之外也考慮社會影響力的價值?」


David Galipeau承認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他認為,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的公私合作模式應該再加入一個社會因素,即Public-Private Social Partnership(PPSP),以中國為例,中國每天都在出口各種商品,很多也是私營部門與政府合作,卻一直沒有出口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其實現在很多大型國際金融集團都在嘗試建立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基金,包括高盛、摩根大通、貝萊德等,但我們的優勢在於,有聯合國的信譽、資源與經驗支持,我們能精心挑選出那些有社會意義的南南投資項目。」


「聯合國社會影響力基金—南南合作基金」將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跨境投資項目著手,重點助推基礎設施與綠色工業的國際資本流動。


背景知識:


南南合作金融中心,2014年4月在香港成立,旨在推動南南國家政府部門、企業及國際金融機構之間有效的資訊交流以及技術、資源和經驗的合作,並為南南合作可持續發展項目提供金融服務與支援,以此為推動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做出實質性貢獻。


聯合國社會影響力基金,2015年1月成立,是在聯合國多夥伴信託基金導引下、旨在擴大社會影響力的聯合投資平臺。聯合國社會影響力基金,作為聯合國開發計畫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國資本開發基金聯合倡議發起的平台,是聯合國實踐“改善生態系統”承諾的的新嘗試。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是2015年9月25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召開時,由193個成員國正式通過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旨在從2015年到2030年間以綜合方式徹底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維度的發展問題,轉向可持續發展道路。


PPP即公私合作模式,指在公共服務領域,政府採取競爭性方式選擇具有投資、運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雙方按照平等協商原則訂立合同,由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服務,政府依據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資本支付對價。